考点 01: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
1.积极参政议政,实行民主监督。 2.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。
3.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。 4.协助对外交流工作,巩固爱国统一战线。
考点 02:市民参政的条件与意义
(一)市民参政的条件
1.透明的**决策。 2.高素质的市民。
3.多元的参政途径。
(二)市民参政的意义
1.城**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。 2.市民当家做主的集中体现。
3.建设服务型**和廉洁**的保证。
考点 03:西方国家**体制的特点
形式多样化
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**体制
市长、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,对选民负责,并相互制衡
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,实行市县分离
存在大量利益集团
考点 04:中国**体制的基本特征
1.**在**体制中是**核心地位 2.全国城市的**体制具有同一性
3.**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4.社会团体发挥着重要作用
5.**职能具有**性
考点 05:中国原有**体制的弊端
1.**职能转型不到位。 2.**机构设置不合理。
3.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。 4.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。
5.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。
考点 06:中国**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
1.加快**职能转型。 2.科学设置**机构。
3.合理设置**体制层级结构。 4.完善基层**管理体制。
5.实现**管理的法治化。
考点 07:西方国家**职能的基本特征
1.**职能的法治化程度高 2.内容广泛的**职能体系
3.**职能以服务为导向 4.多样化的**职能实现方式
考点 08:中国**职能的基本特征
1.行政主导型的**职能体系 2.单一化的**职能实现方式
3.发展不均衡的**职能体系 4.重管理、轻服务的**职能导向
考点 09:重管理、轻服务具体表现
强调**为本位,行政权力过分集中
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干预从微观到宏观社会生活,缺乏民主化和法治化
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度低
考点 10:城市化的衡量指标
城市化的水平指标,即城市人口占城市所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;
城市化的速度指标,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若干年内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点;
城市化的质量指标,即反映市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分类指标体系。
考点 11: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应坚持的原则
城市化的速度要适度,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、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。
合理集约利用资源,分类引导人口城市化
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,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。
走市场推动、**导向的城市化道路,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。
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,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
考点 12: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
居住、游憩、劳动、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,城市规划要保证这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。
居住是城市的**个活动,住宅应占用城市中较好的地区。
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。
城市规划必须注重高的要素。
制定城市规划法规保证城市规划的实现。
考点 13:马丘比丘宪章主要内容
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,功能分区应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。
城市规划创造综合的、多功能的生活环境。
交通政策是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。
对城市发展提出了原则性建议。
考点 14: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
(一)中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原则
1.统一规划,合理布局。 2.因地制宜,量力而行。
3.综合开发,配套建设。
(二)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的注意事项
工程建设不妨碍城市的发展,危害城市安全,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,影响城市功能的协调。
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。
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。
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,保护地方特色。
城市新建铁路、公路、机场等要避开市区。
考点 15: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
1.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。 2.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。
3.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。 4.避免和减轻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。
5.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。
考点 16: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
基础设施的规划以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。
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存在比例关系。
城市基础设施为经济建设服务,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。
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,有赖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。
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要按照城市经济建设的计划分步骤实施。
考点 17: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
1.国家和城市财政支出是资金的主要来源。 2.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。
3.发行债券、股票,拓宽融资渠道。 4.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用银行贷款。
5.允许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、经营。
考点 18: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来源
1.城市维护建设税。 2.城镇土地使用税。
3.城市公用事业附加。 4.其他税收。包括车船税、燃油税等。
5.若干种收费。城市排污费、过桥费、过隧道费、住宅建设配套费。
考点 19: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
1.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。 2.社会效益**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
3.坚持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方针。 4.坚持古为今用、洋为中用的原则
考点 20: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
以人为本,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**位。
坚持立足国情,建立中国特色城市公共卫生体制。
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,**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。
坚持统筹兼顾,把解决当前**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。
考点 21:城市**采购制度原则
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
公开透明原则 3.公平竞争原则
4.公正原则 5.诚实信用原则
考点 22: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原则
1.“认地不认人”原则 2.房、地产一致原则。
3.效益不可损原则。
考点 23: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
1.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,人起着支配作用。 2.具有非完整性,对外依赖性很强。
3.具有非稳定性。 4.具有脆弱性。
考点 24:生态质量环境标准的作用
1.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。 2.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依据。
3.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。 4.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准绳。
5.具有投资导向作用。
考点 25:城市生态环化境污染原因
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城市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**出城市承载能力和容量。
不尊重生态规律,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,因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。
城市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。
社会消费需求猛增,生产技术、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落后。
考点 26: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
协调发展,互惠共赢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,在发展中落实保护,在保护中促进发展,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。
强化法治,综合治理。坚持依法行政,完善环境法律法规,严格环境执法。**预防为主的方针,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,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。
依靠科技,创新机制。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科技进步,建立**企业、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治污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,加强监管。
不欠新账,多还旧账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;所有新建、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,做到增产不增污,努力实现增产减污;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。
考点 27:中国城市人口运动的趋势
1.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。 2.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。
3.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。 4.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趋势。
5.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趋势。
考点 28: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
1.维护城市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的需要。 2.是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。
3.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**。 4.优化城市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前提。
考点 29:城市社区的类型
法定社区。依照国家相关法律,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社区。
自然社区。指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社区。
功能社区。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。
考点 30: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
1.有利于推动城市深化改革。 2.有利于城市市民的政治参与。
3.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 4.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。
考点 31:城市社会**管理的意义
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,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。
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。
是城市社会稳定的“安全网”和“减震器”。
考点 32: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原则
坚持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,**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;
坚持统筹协调,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;
坚持**重点,分类施救,公开便捷,发挥医疗救助的救急救难作用;
坚持**主导,社会参与,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。
考点 33: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则
1.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原则。 2.统一指挥的原则。
3.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。 4.确保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。
5.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。
考点 34: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因
1.城市公共安全的范围不断扩大。 2.自然环境的脆弱和社会环境的失调。
3.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技术设备故障。 4.经济**化导致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增加。
5.城市紧密性和生产要素流动程度所决定的城市之间的关联性。
考点 35: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
1.**着市民的生命和健康的底线需求。 2.保护着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。
3.维护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。 4.保卫着国家的物质基础。
5.保存着城市的文化遗产。
考点 36:**绩效的意义
1.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。 2.**绩效内涵与城市竞争力保持一致性。
3.**绩效与城市竞争力存在互动关系。